朝堂上,一封急奏送到了皇帝的面前,一边的常侍立马读了起来。听完奏报,皇帝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对。 七州二十八郡同时起义,还是平民起义! 前不久他才抓到一个太平道的一个内应,可还没等他审问,那人就死了。 “诸公,现在这个局面该如何应对?”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,平常话特别多的三公九卿,这个时候全都哑了! 只有一个络腮胡将军站了出来,此人正是当今皇后之兄,何进。“陛下,臣以为,如今应当聚拢天下之兵,一同镇压。” 但各地的士兵大多都被调往西边,镇压西羌,现在征兵迫在眉睫了。 何进的话引得下面的人纷纷侧耳,议论纷纷。 又一人站了出来,皇帝看着了一眼,“皇甫将军,你有什么谏言?” 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,缓缓站了出来,看向刘宏,“陛下,如今之计,当解除党禁,免因党禁而招致内忧。” “另,予以西园之财,以此慰之将士,使得将士能够齐心应贼。” 吕疆也站了出来,“陛下,臣以为,党禁不除,若是黄巾贼与之共事,悔之无救。” 听到两人的话,刘宏点点头,现在的大局面不得不这样了,而且党锢之祸积怨已久,的确需要解除了。 想到这里,刘宏叹了口气,“这件事,你们去安排吧,写个奏章来。” 正在商议着如何对付黄巾军的事情,一名内侍匆匆到了刘宏身边,“陛下,宫外常山国大夫张林请见。” 这话说完,朝堂下面安静了,常山国? 冀州是祸乱之源,张角三兄弟就是在常山国附近的巨鹿郡起义的,怎么这时候还有常山国的使节来? 刘宏点点头,“宣吧。” “宣常山国大夫张林觐见!” 一连几声之后,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。 三个人一行在内侍的带领下恭敬地走进了崇德殿,“臣,常山国大夫张林,奉王太子刘文之命,送来书信一封,请陛下御览。” 王太子刘文? 这个名字一出,倒是让人有些意外了。 而且,一个王太子怎么能调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