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姝的山水

凡峥/著

2025-03-08

书籍简介

故事发生于魏晋易代之际的介休“狐岐山”,讲述了少女郭少姝与兄弟姐妹们循其高祖父——东汉名士郭林宗——求学为师的足迹,完成在“华岩书馆”受教及异地游学的经历,穿插本土神话、历史掌故、魏晋名士等元素,展现了彼时少年们的成长历程,尝试对汉魏两晋之际,古代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形成进行一番浅显笨拙的求索。《少姝的山水》是凡峥精心创作的青春都市小说,影书实时更新少姝的山水最新章节无弹窗广告版,书友所发表的少姝的山水评论,并不代表影书赞同或者支持少姝的山水读者的观点。

首章试读

上古时候,龙门未开,吕梁未发,黄河一发大水,便因受阻逆流而上,泛滥成灾,夏伯禹以疏导之法加以治理,渐收成效。 (龙门:山西龙门山,在&bp;山西省河津县,黄河至此,两岸峭壁对峙,形如门阙,故名,盖因大禹治水而开凿,又名禹门口,亦即传说鲤鱼跳龙门之处。《尚书·禹贡》有载:“导河&bp;积石&bp;,至于龙门&bp;。”) (吕梁:山西吕梁山。) (伯:爵位;夏:大禹封地,夏后氏部落所在地,即后来的夏国,地处今河南省。) 一年,禹治梁及岐,率众来到中原以北一片汪洋之地,当地人称之为“定阳湖”,那湖水长年侵袭住地,民众不得已都迁往高处居住,荒山秃岭难于种植饲养,兼有毒蛇猛兽侵害,生计极其艰苦。 (治梁及岐:出自《尚书·禹贡》。民国版《介休县志》引蔡九峰《尚书》注:岐山在今汾州介休县。蔡沈(1167~1230),一名蔡沉,字仲默,号九峰,建州建阳(今属福建)人,南宋学者,蔡元定次子。蔡沈专意为学,不求仕进,少从朱熹游,后隠居九峰山下,注《尚书》,撰《书集传》,其书融汇众说,注释明晰,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。) 疲惫无助的人们早已不抱重回故地的奢望,关于这位远道而来的治水头领,倒是生出众多将信将疑的传言。 在四围着定阳湖的连绵山脉中,有座名为“狐岐山”的山头,山腰上驻扎着三两个稀稀拉拉的村落。 这天,接近晚午,村民们劳作已毕,简单吃用过后,纷纷聚往村口歇凉。 村口朝天柳那广圆树冠的浓荫下,放着一具敛口圆唇的陶釜灶,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正弯腰侧头,往灶中缓缓地加添柴火,不一会儿的功夫,釜上便冒出了濛濛水汽,老人依次把手边的柳叶、车前、苦荠等叶菜加入其中,待汤汁涌动,他加上盖子,悠闲地转过身,与渐渐聚拢来的乡亲们聊起天来。 (朝天柳:即北方的旱柳,大枝斜上,树冠广圆形,树皮暗灰黑色,纵裂,枝直立或斜展。) 有个步履蹒跚的老妪趋身过来,闻了闻,及时提醒他:“郭太公,您羹里又忘了放醯酱啦!” (醯酱:旧时的调味料。)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